当前位置: 匠者教育 > 社会工作师 > 正文

社会工作者是干什么的

2024-10-11 15:23:20 文/李铭

社会工作者,简称“社工”,是国家或民间社会福利机构中从事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人员。社会工作起源于西方社会。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,社会工作在西方产生,最初以个人或团体的慈善捐助形式出现。

20241010093313295.jpg

例如,1601年,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关济贫的法案——《伊丽莎白济贫法》,该法案指出了政府肩负社会救助的责任,确立了助人自助的观念,并为社会工作职业化奠定了基础。18世纪中期,欧美国家出现了友善访谈员,美国内战时期出现了给薪的社会工作者,这些都是社会工作者的前身。

社工起源于英国,在国际社会,社会工作被称为社会服务或社会福利服务。由于各国、各地区的经济社会结构不同,具体问题不同,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,因此人们对社会工作内涵的表述也有所不同。但总体来说,社会工作是在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,根据专业价值观念、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走出困境的职业性的活动。

二、主要职责与工作内容

(一)提供专业资料

社会工作者积极向社会公众提供社会工作专业资料,通过举办讲座、发放宣传册、利用新媒体平台等方式,宣传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与机构。例如,在社区活动中心开展社会工作主题讲座,向居民介绍社会工作的理念、方法和服务内容,提高公众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。同时,社会工作者还会与学校、企业等合作,开展职业体验活动,让更多人了解社会工作这一职业,为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。

(二)支持与指导案主

对于困境中的案主,社会工作者提供心理支持和指导至关重要。当案主面临困难时,往往会感到无助和焦虑,社会工作者通过倾听、鼓励和同理心等支持性技巧,让案主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。同时,社会工作者帮助案主分析问题,引导案主重新整理模糊不清的经验和感受,集中讨论焦点问题,归纳要点,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。例如,一位失业的案主感到沮丧和迷茫,社会工作者倾听他的倾诉,给予鼓励,帮助他分析自身的优势和不足,引导他思考未来的职业方向,为其提供就业信息和建议,帮助他重新树立信心。

(三)进行社会救助

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救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,对弱势群体给予特别照顾。他们协助进行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评估,为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申请最低生活保障、特困人员供养等救助。同时,社会工作者积极发放救济物资,确保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。此外,社会工作者还致力于消除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歧视,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,提高社会公众对弱势群体的理解和尊重,促进弱势群体积极参与社会生活。例如,在受灾人员救助中,社会工作者协助安置受灾人员,及时开展危机干预,为受灾人员提供生活救助和心理支持,帮助他们重建生活信心,融入社会。

(四)建立资源网络

社会工作者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说明,进行建立和串联资源网络。他们协调各类资源机构的活动,整合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资源,为案主提供全方位的支持。例如,社会工作者连接地区组织,扩大社会支持网络的广度,鼓励服务对象参与社会组织的公益活动,获取更多社会资源。同时,社会工作者丰富成员社会支持网络,增加内部成员和外部成员的数量和种类,为服务对象提供物质援助、关系支持、情感慰藉和心理疏导。

(五)化解社会纷争

社会工作者在化解社会纷争中保持中立立场,帮助冲突各方达成共识。当社会中出现矛盾和冲突时,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技巧,引导各方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,促进沟通和理解。通过调解和协商,社会工作者帮助冲突各方找到共同的利益点,制定解决方案,实现和谐共处。例如,在社区矛盾纠纷调解中,社会工作者组织矛盾双方进行对话,倾听各方诉求,分析问题根源,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,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。

三、工作领域与适用单位

(一)公务员岗位

社会工作者可以在公务员岗位系统中,参与社会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工作。涉及的部门有民政、社会保障、教育、卫生、司法、公安等职能部门。在这些部门中,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,为社会政策的科学性、合理性提供依据。例如,在民政部门,社会工作者可以参与制定社会救助政策,确保政策能够精准地覆盖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群;在教育部门,可参与制定特殊教育政策,为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好的支持。

(二)特定单位岗位

学校、医院等机构设有社工岗位,服务对象分别是学生和患者等特定人群。在学校,社会工作者可以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、学业支持、人际关系协调等服务。比如,当学生面临学业压力、人际关系困扰时,社会工作者通过个案辅导和小组活动,帮助学生调整心态,提升应对问题的能力。在医院,社会工作者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心理支持、资源链接等服务。例如,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情绪,为经济困难的患者链接社会救助资源。

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类事业单位,如老年人社会福利院、残疾人社会福利院、儿童社会福利院等,社会工作者在这里为特定的弱势群体提供专业服务。他们协助机构开展日常管理工作,组织各类活动,丰富服务对象的生活,同时为服务对象争取更多的权益和资源。

(三)群团组织

共青团、妇联、工会、基金会、残联、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设有社工岗位,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专业社会服务。在共青团组织中,社会工作者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发展,为青少年提供职业规划、心理疏导等服务;在妇联组织,为妇女提供权益维护、就业培训等服务;在残联,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支持、社会融入等服务。通过专业服务,帮助特殊困难群体克服困难,融入社会。

(四)社区居委会

社区居委会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场所之一。社会工作者在社区中动员社区资源,服务居民群众,解决社区问题,推动社区发展。他们通过入户走访,了解居民需求,组织社区活动,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。例如,组织社区志愿者队伍,开展环保活动、关爱老人活动等,增强社区凝聚力。同时,社会工作者还协助社区居委会处理社区矛盾纠纷,促进社区和谐稳定。

四、职业发展与前景

(一)面临挑战

专业化程度低: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从业人数不少,但专业化程度较低,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。例如,在一些地区的社区工作中,部分社会工作者在处理复杂问题时,由于专业知识不足,难以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。

职业化进程缓慢:社会工作职业化体系尚未完全建立,职业发展前景不够明朗。与公务员、事业编等相比,社区工作者属于政府聘用人员,存在难以打破的编制壁垒,职业晋升渠道有限。

资源不足:社会工作资源不足,许多社会工作服务难以有效开展。资金投入有限,导致一些项目无法持续进行,影响服务质量和覆盖面。

服务供需不平衡:当前,社会工作服务供需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,许多有需要的人群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服务。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和农村,社会工作服务的供给严重不足。

职业认同度低:由于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度低,许多人不愿意从事这一行业。社会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不高,认为其与志愿者工作相似,忽视了其专业性。

行业监管不严格:社会工作行业监管不严格,导致一些不良分子混入社会工作领域,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。部分机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,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。

法律法规不完善:我国社会工作法律法规尚不完善,导致一些实际问题在法律层面无法得到有效解决。例如,社会工作者的权益保障、服务标准等方面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。

国际化程度低:与发达国家相比,我国社会工作的国际化程度较低。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,缺乏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借鉴,限制了行业的发展。

信息化水平低:当前,我国社会工作信息化水平较低,影响了服务效率和质量。大数据、互联网等技术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还不够广泛,无法满足个性化服务需求。

教育研究不足:与社会工作实践相比,我国社会工作的教育研究相对不足。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,难以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。

(二)发展机遇

社会需求激增: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、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频发、家庭关系复杂化等多重社会背景下,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服务显得尤为重要。社会对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,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。

政策支持加码:国家和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一系列政策,加大对社会工作的支持力度。从人才培养到机构建设,从资金投入到项目扶持,全方位推动了社会工作行业的快速发展。

跨界融合创新:在信息化、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,社会工作领域积极探索跨界融合的新模式。结合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,开展精准化、个性化的社会服务;与心理咨询、法律援助、教育辅导等多领域合作,形成综合服务体系。

自媒体平台助力:在今日头条、百家号等自媒体平台上,越来越多的社会工作者开始发声,分享自己的工作经历、成功案例和社会观察。提升了社会对社会工作职业的认知度和认可度,为行业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中央发文利好: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发布《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》,为社会工作、社会组织带来服务领域、服务场地、服务资金、人才建设四大利好。

社工证补贴:取得社会工作者证书的人员可以享受一定的补贴,不同地区补贴标准不同,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更多人从事社会工作。

(三)未来发展潜力

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,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日益凸显,其未来发展潜力巨大。一方面,社会工作将更加专业化、职业化,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,服务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。另一方面,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将不断拓展,涵盖更多社会问题和群体,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。同时,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,社会工作将更加智能化、精准化,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。总之,社会工作者作为新时代的温暖使者,其职业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。

展开全文
查看更多【社会工作师】内容